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学校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曹胜强接受中国教育在线记者专访

    发布时间:2018-11-19 浏览量:

    11月16日—17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山东省教育厅支持、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承办的“2018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山东枣庄隆重召开。会议期间,我校党委书记曹胜强应邀接受中国教育在线记者专访。

    记者:曹书记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的采访。作为党委书记,一名地方高校管理者,您是怎样看待产教融合这个话题的?

    曹胜强:感谢中国教育在线对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产教融合工作的关注。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2004年5月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高校,我们选择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路径。作为学校党委书记,我认为开展产教融合对我们地方高校来说,首先是在贯彻中央、国务院对于高校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高校综合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关键是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是一个方向,也是一种模式;其次,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现象,产教融合是解决二者矛盾的有效路径,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再次,对地方本科高校来说,形成共识最重要。我们在最初启动产教融合工作的时候,经过深入、细致地论证,在广大干部师生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了这条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发展。昨天,石爱作市长讲了枣庄的六大特色产业,这些产业都是我们要对接的重点。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姓“枣”,我们扎根枣庄办大学,首先要服务枣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了枣庄,就服务不了山东,更服务不了全国。

    记者:那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曹胜强:好的,学校产教融合经历了几年的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经验。在启动阶段,思想上曾有波动,对于为什么要走产教融合这条路?为什么要校企合作?全校上下还是有一些疑虑的。但是学校党委认为,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晚转不如早转。在走上产教融合之路一段时间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逐渐认识到,无论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是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讲,产教融合的道路都是有效的。之后,我们加快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动对接。不再坐在学校里,等着公司来对接,等着地方来对接,而是主动走向社会,走向行业公司去对接。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我们做到了四个对接,即学科专业对接行业公司,学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专业知识对接职业技能。以前学校的课程设置目标性不强,跟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什么区别,校企合作后,我们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需求的对接,形成了特色和亮点。通过四个对接,真正受益的是学生。引企入教也好,产教融合也好,一定要聚焦在学生能不能受益,学生能受多大的益。二是协同育人。为什么要把公司引进学校?怎么引?引进来干什么?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引进来就是要用,没有用就没有必要引。引企入教,双主体办学,校企在“八个共同”基础上协同育人: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修订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平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闭环式的人才培养机制。

    记者:现在搞校企合作的项目类型很多,咱们学校在筛选这些合作项目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标准,或者我们是怎么去筛选的?

    曹胜强:这个是有的。最初是有一定的盲目性,就是刚启动的时候,有一些为了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的成分,但我们也积累一些经验。后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提供了产教融合“资源池”,我们借助这些资源,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质量。昨天我在分享经验的时候也提到我们选择的合作伙伴一定要有大情怀、有大追求。如果没有大情怀,没有大追求,仅仅是为了一点经济利益,我们是不会进行合作的。我们合作的华晟也好,中科曙光也好,凤凰也好,还有圆通科技、达内等其他的一些合作公司,都具有大情怀大追求,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与实施产教融合之前比,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您感受到学校目前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曹胜强: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应从学校大环境来看,全校上下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形成了共识。特别是这一次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经验交流会由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举办,全校上下共识得到进一步凝聚。在微信平台上,我们很多老师都在不断转发交流会信息,全校上下形成普遍的自豪感。这次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经验交流会是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有史以来承办过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次盛会。会议筹备任务重、时间紧,在会议筹备过程当中,我们的干部师生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团结协作,力求万无一失。现在来看,各个环节都是非常到位的,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师生形成共识非常重要。我们经常讲,方向对了,不怕路远。如果方向错了,路再近,也实现不了目标。如今,在发展方向上,全校范围内形成共识,保持定力,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记者: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教师从之前的那种教学模式转化到现在这种可能更贴近应用型的教学模式,中间遇到过哪些挑战?学校是如何帮助老师去解决这些问题的?

    曹胜强:挑战是肯定有的。我们的教师,博士毕业硕士毕业后,按照通常的那种教学模式授课,压力不会很大。但是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后,我们组建了混编师资团队,实施的是一课双师。公司工程师进校授课,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老师们一开始对工程师授课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工程师进校以后,确实给课堂带来了生机活力,给学校带来了积极影响,形成了示范效应。以前一些观望的老师,主动到工程师的课堂上听课,主动对自己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同时,我们早就要求一个教师对接一个公司,要求教师到公司去挂职锻炼,教师对此很排斥。但是工程师进入课堂之后,他们就感受到了压力,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极大转变,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记者:学生在接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曹胜强:学生前后的变化是可以进行比较的。比如说,同一专业,我们有很多不同类别的招生。经过四年的培养,数据分析表明,经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其素质能力更强,更易于适应社会。无论是社会对这些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度,还是家长对学生培养的满意度都很高。

    最初人们接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确实有一些难度。他们的疑惑主要在于,学校培养应用人才,是不是就不培养精英式的学生?对于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来说,产教融合会不会有一些阻碍?会不会降低考研率?实践证明,这些疑惑是多余的,我们掌握的数据表明,校企合作之后,并没有降低学生的高层次升学率。我讲一个例子,我们的网络工程专业,今年50名毕业生,35名考取了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让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事实证明,产教融合培养人才,学生的发展更加多样化。

    记者:前两天,我们参加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些会议,人们认为,现在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进入到了普及化阶段,马上就要进入大众化的阶段。您认为从普及化到大众化阶段,像我们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这类学校,定位是什么?未来发展的方向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曹胜强:大的方向变化不会有,但是在人才培养路径上,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还是应当有一些变化。大众化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地方高校发挥的作用会更大一些,从而在未来高等教育的格局中,我们的地位会更加凸显一些。

    记者:大众化的阶段,可能主要发力的就是像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这类应用型学校。非常感谢您给我们的分享。

    (文/华莹 图/李申磊 编辑/ 邵清清 王皓 审核/张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