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山东社科论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北京广播电视台书记刘志远,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敖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省社科联副主席周忠高,枣庄市社科联主席张思春,校领导胡小林、曹胜强、曾宪明出席,来自新闻媒体、科研机构及其它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我校相关部门、学院的负责人、教师代表两百余人参加研讨会。
会上,张新红做了题为《信息时代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报告。他从信息时代:丑辞濒诲不住的世界,信息社会:转型期阵痛,信息经济:变化的逻辑,文化产业:颠覆与创新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他说,信息技术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空间,而且在传播渠道、经营模式、受众对象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也已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弘扬中华文化,争夺世界文化资源,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周忠高向论坛召开表示祝贺,解读了国家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政策,介绍了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指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论坛为契机,以“激发人民文化创造力”为中心环节,坚持社会效益为第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继续挖掘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把资源做活做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
校党委书记胡小林教授做了《市场经济视阈下的文化产业实践》的主旨报告,以我校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重建的五年多实践经验为出发点,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系统梳理了台儿庄古城重建及文化产业的实施路径,并从文化产业的定位、文化产业的灵魂是文化、文化产业的市场特点是文化业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产业实践问题。胡小林指出,文化产业具有改变现存文化秩序与建构精神世界的动能,发展文化产业不但是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和载体,还是以文化的现代价值体系推进整个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特定的制度环境下,从业人员应从历史文化的梳理中确立文化产业的定位,从市场经济的效益上寻求文化产业的卖点,准确把握产业的走向,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
校长曹胜强致欢迎辞,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
当日下午,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进行分组讨论,开展深入交流和探讨,参观我校校史馆和世界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