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日报》记者 梁鸿雁 特约记者 赵妤
5月18日,《枣庄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创新大学文化助推枣庄城市转型的办学实践,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毋庸讳言,地方高校在服务社会这项职能中,囿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和服务能力不足等因素,服务地方的效能没有充分迸发出来,制约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瓶颈到底在哪里?近年来,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以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在枣庄市实施城市转型的大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打出一连串“组合拳”,以创新大学文化助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切入点,不断开创校地融合共谋发展的“大场面”。
干部挂职牵线搭桥,消除高校和地方联系的“脑梗阻”
高校服务地方效果不佳的关键原因在于校地彼此缺乏了解协调机制,高校不知道地方需要什么,地方不了解高校能做什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消除校地之间的“脑梗阻”?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创造性地选择了干部挂职这一举措。即学院分期分批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和高学历教师分别到区市、乡镇、厂矿、公司挂职,所挂职务都是实职,且都由市委组织部任命。这种优势互补的人才对接,增进了高校与地方的了解与合作,校地零距离接触,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桥梁。
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博,去年叁月“对接”到滕州市任副市长,10月份返校。他说,挂职锻炼是个“大熔炉”,时间虽短,但是我们从中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丰富了阅历,积累了经验。通过挂职,不仅对政府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多了一份理解,对于今后教育培养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增加一些关涉地方经济发展的专题课程,邀请在经济建设中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学校作报告。让学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这样既推介了地方的品牌,又能促进招生,吸引外地学生在当地就业。另外,在产学研定位上,通过地域和人脉优势,也可为各种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基地,使学校在地方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吸收“地方资源性营养”,突出特色,力戒学科专业设置的“跟风症”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是一所地方性大学,所谓地方性,是指在办学模式的区域定位上,坚持地方性原则,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上,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不动摇,心无旁骛求发展,接地气,练硬气,聚底气,出名气。
打铁需要自身硬,服务地方要有真本领、硬功夫。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积极炼内功,建设高水平校园文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资源中寻找专业、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紧盯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设置专业。围绕城市转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根据枣庄市提出的“叁大战役”和“八大工业集群”,学院重点建设“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类学科群”“服务地方支柱产业的应用理工类学科群”“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群”,确立了重点建设煤化工、机械制造、旅游和文化产业学科群,设置煤化工与精细化工、中小机床的设计与制造、生物制药等地方特色专业。
建立交叉学科,打破学科、教师、人才的壁垒,整合资源构建教学新体系。依托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优势改造化工、机械工程、生物和文管类等传统专业,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环境。目前,学院共有本专科专业75个,文化类省级特色专业5个,文化类省级精品课程5个,有力支持了特色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能力培养,学用结合,充分利用专业竞赛、认证培训、顶岗实习和见习、综合素质培养等多种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院突破常规,采取“柔性人才”方式引进县域经济文化建设的急需高层次人才,优先兑现高层次人才各项待遇,做到校地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出成果”。此办法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教授田贵才,来校后先后取得了“国家973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等多个研究成果,主讲“光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发挥自身优势,做区域文化研究的“引领者”
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院”、“鲁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和“中兴(公司)文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利用中央财政立项建设“服务枣庄支柱产业建设项目”,与公司联合建设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等。目前,学院建有四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建有17个校级重点学科和3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个服务地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立项。承担了山东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枣庄卷》50万字的编写工作,编撰“运河文化研究丛书”两辑共十本。出版了《枣庄文化旅游》、《解读台儿庄》、《墨子大全》等着作。学校也因而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了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大学文化。
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作为古城建设单位,组织文学、旅游学、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教师开展台儿庄古城文化研究,完成了60万字古城文化资料整理、景区导游词及70个展馆创意方案的撰写工作。与古城管委会主持召开古城文化建设系列专家论证会,参与了30多个展馆的资料收集、文案撰写、题目确立、布展监督、招标评审等工作。为古城培训导游员和员工500人次。选派8名干部在古城管委会挂职,有50余名旅游、历史文化专业大学生兼职古城导游志愿者。在古城建立了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心,开发和经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富有鲁南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
在采访结束时,胡小林院长表示,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的价值诉求,为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要勇于担当,不计得失,做当地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引领者、地区文化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站”以及地方经济技术改造的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