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审核评估·直通车

审核评估·直通车

【审核评估·直通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嫱嫱:马院姓马 在马言马 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

发布时间:2024-10-11 浏览量:


编者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24年下半年,学校将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抓好本科评估氛围营造,展示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进程与动态,凝练各单位、部门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分享各单位、部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做法,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审核评估·直通车】系列访谈。

本期专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嫱嫱。

记者:董院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总体情况?

董嫱嫱:学院始设于1999年的基础部,2002年与政法与历史学系合并,2011年3月独立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15年10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80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8人,博士29人(含在读),兼职硕士生导师8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师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3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

学院设有6个思政课教研室、2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学)教研室、1个创新创业教研室;拥有1个文化自信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历史学+文化影像体验实验室;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两个师范专业的教学工作;拥有3门省级一流课程。

学院主动对标对表省内一流马院,与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学院在推进思政课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董嫱嫱: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院和思政课建设,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开展“一课一策”,将枣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积极推进校本思政案例库建设。开展思政课建设长调研,以大一新生为起点,经过四年,持续开展思政课教学效果调研,探索形成思政课改革长效机制。推进混合式教学,加强课程智能化建设。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逐步探索形成“文化自信”志愿宣讲者服务活动、暑期“叁下乡”学生专题社会调研活动等。

同时,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做出的“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通过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将大教研与大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党的创新理论与学生现实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统编教材与校本案例等有机融合,致力于实现“八个相统一”的十六个点有效统一、相互结合。探索开发与本校办学定位与教育理念相一致的校本案例教材,将班墨+、智能+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经典诵读”等活动,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实现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通,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记者: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三进)工作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董嫱嫱: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第一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治院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力推进“叁进”工作,探索建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核心的课程群。

学院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叁中全会精神的“叁进”工作,强化政治引导、理论阐释和价值塑造。

记者: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能否介绍一下?

董嫱嫱:学院负责两个师范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学均是学校老牌师范类专业,近年招生录取分数线长期处在全校前五,生源状况良好。学院以打造新师范为方向,充分贯彻翱叠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大学-政府-中学”(鲍-骋-厂)协同合作。学院强化专业建设标准化,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师范专业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突破,学生在高质量就业、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等活动取得显着成绩。下一步,学院将持续做精、做强师范专业教育,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特色,在师资力量、团队建设、平台搭建上采取有力措施,不断赋能师范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学院的科学研究情况如何?

董嫱嫱: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社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市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发表论文(论着)60余篇(部),主编、参编教材30余部。学院拥有“墨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乡村治理与法制建设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山东省高校“青创团队计划”科研团队(两个)及校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先后参与建设墨家文化研究、鲁南区域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等省级重点学科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记者: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哪些办学理念?

董嫱嫱:自建院伊始,学院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治院原则,以本科教学为“立院之基”,置于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学院已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办学模式,并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规章制度,创造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理念。

首先,确立“124”办学理念,即一体两翼四维。一体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主体,形成围绕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的思政课建设和以新师范建设为工作重点的师范教育为两翼,回归服务社会的大学宗旨,依托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指导中心、地方文史研究院、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院、山东省美育浸润计划等,开展专题研究,实现教育与服务的双向共赢,将学院打造成省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次,加强学院规范化建设。学院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学院标准化建设和质量建设,通过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聚人等,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温馨和谐的良好氛围。

最后,学院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配有主管教学副院长1名,配备有专职教学秘书1名,各教研室配备了教研室主任(个别教研室配备了副主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组织保障,并成立了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督导组。学院坚持“叁全育人”,特色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审核评估工作的?

董嫱嫱: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新一轮审核评估主要是全面梳理上一轮评估以来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状况,找准制约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通过优化学校顶层设计,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以本为本、突出“四个回归”,构建“叁全育人”工作格局,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保证。

新一轮审核评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的评价过程,旨在全面评估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立德树人成效。同时,评估具有激励和督促作用,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自我约束和监控机制,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成为直接受益者。

记者:学院开展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董嫱嫱: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本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成立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等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学院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节点和各阶段任务。

叁是发挥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调动教师主动性、积极性。通过修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等,将审核评估作为年度学院重要工作,对参与评估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师给与一定的绩效考核倾斜,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评估、主动服务学院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整理教学档案,确保按照教务处、评估中心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关材料准备。按照通知要求布置并按时保质完成本科课程考核材料、本科毕业论文和教学档案等材料的整理工作。

五是多管齐下,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基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指导方针,督促提醒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院、教研室两级通过组织开展试讲、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加强督导听课等方式,强化教师的授课质量意识和教学能力。

记者: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董嫱嫱:首先,学院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功能,执行良好,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管理基本流程,使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构建学院、教研室(专业负责人)两级监控体系,建立了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业务水平高、分工合作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明确各自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职责,落实责任人。

其次,以过程监控为抓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约束机制,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开展“期初”、“期中”、“期末”叁个阶段的常规教学检查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

再次,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奖惩机制,表彰优秀典型教师,建立教师帮扶引导机制,发挥青年教师导师制的传帮带作用。

记者:人才培养模式有何特色?

董嫱嫱:紧扣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注重精细培养,着力提升学生培养成效。学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规范、强能力”的培养思路,搭建了本科师范生技能大赛、大学生宣讲社团等发展平台,强化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和精细指导。

强化价值引领,精心培育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有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主渠道与主阵地有机耦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配合、网上引领与线下引导紧密结合,不断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理论武装。

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每学期派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学院建立的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实践中心实验室的虚拟仿真功能,实现学生现场式、沉浸式、全景式实践学习,着力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时效性。

强化校地合作,深化“叁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学院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与枣庄市教育局、五区一市教体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分别与市驻地多所中学建立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在协同共赢的理念下,大力实施师范生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记者:谈谈您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悟体会。

董嫱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好担当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强国建设的携手奋斗者、同心追梦人。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为建设教育强国作贡献。同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感重任在肩,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将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变革融入教育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记者/李申磊  编导/徐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