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审核评估·直通车

审核评估·直通车

【审核评估·直通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剑:重内涵 强特色 促提升,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量:

编者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24年下半年,学校将接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抓好本科评估氛围营造,展示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进程与动态,凝练各单位、部门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分享各单位、部门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经验与做法,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审核评估·直通车】系列访谈。

本期专访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剑。

记者:王书记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学院的总体情况?

王剑: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于1990年,其前身为枣庄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现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物设计、书法学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013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含专任教师50人,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研究生6人,受聘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另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人,文化部文化创意创业人才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1人。

学院近年来在创作和科研方面取得成果18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着和画集20余部,获得省级、校级科研立项30余项,专利成果20余项。在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叁届全国美展中,我院教师先后8人次共10件作品入选,1件作品获铜奖。1位教师获第十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竞赛入选、获奖500余项,其中2022年报送的10件毕业设计作品在第八届“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入选8件,入选率80%,位居全省39所参评高校第四位;2023年1件作品获评国画组“优秀奖”(全省仅5件)。

我院主动承担社会服务使命,先后承担了“中波文化交流年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柴门霍夫逝世100周年”视觉形象设计、江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设计官方宣传海报设计、北庄镇“红色小镇概念性规划”、枣庄建市60周年标识设计等200余项。为我校第一书记帮包村山亭区吉庄村、台儿庄涛沟桥大米设计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农产物包装,助力我校“第一书记”帮包工作和乡村振兴事业。近年来,我院还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深入乡村进行墙体彩绘、乡村美术支教等活动30余次,广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设计雕塑、品牌形象等,积极创作石榴、班墨题材作品。

记者: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是怎样的?

王剑:我院以立足鲁南办大学的办学宗旨,为枣庄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在制定专业设置时充分听取行业、公司等的意见和建议,贯彻新文科理念,注重专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新型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调整、整合、改造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我院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物设计、书法学专业设置均根据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需求,经过充分论证而设置,美术学作为师范类专业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小学美术教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契合山东省十强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环境设计契合房地产产业;产物设计契合高端装备产业。学院按照“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专业应用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个性化发展能力强”的总体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力求体现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分析就业市场中目标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学院实际特色能力来设置理论、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实训环节,达到为市场输入让目标企事业单位满意的人才的目的。

美术学(师范类)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良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宽广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视野,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系统掌握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具备较高的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美术教学和教研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中学美术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本理论、技能与研究应用能力,面向社会发展需求,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本专业设计领域、公司、传播机构、研究单位从事综合性设计任务、设计研发、承担设计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培养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能力、表达技能、设计技能、职业技能,并具备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能在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领域从事环境项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领先的审美判断等。

产物设计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产物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物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研发单位从事以产物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研发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物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书法学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立足山东,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书法学专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与研究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面向社会发展需求,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书法文化传播、书法创作与鉴赏批评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记者: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如何?

王剑:我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增加思政元素命题设计和思政映射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依托学科优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环节,以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发挥课堂主渠道、第二课堂、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推动“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深化。结合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课程育人特点,构建特色鲜明、内容鲜活的“课程思政”。

1、在美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美术、设计育人功能,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授给学生。将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意志品质教育,融入课堂作业、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中,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打造特色育人课程。大力传承弘扬先进美术、设计教育思想,把枣庄特有的班墨文化、石榴文化等融入专业课程,将班墨特色的育人资源融入专业课程。2022年我院2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项目,2023年获批2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3、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社会调研活动,指导学生从地域文化资源中,发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措施二:把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场景,发挥热爱祖国、公平正义、团结友爱等教育引导功能。

1、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强化育人初心。进一步挖掘传统地域文化、民间美术蕴含的德育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2、弘扬工匠精神,厚植优良学风。发挥中华民间美术精神励志功能,将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3、培育大学精神,优化育人生态。凝练传承学院办学理念,加强体育锻炼,“崇尚体育 健全人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美育与体育融合的校园生态,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措施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艺术社团指导,开展实践育人。

1、打造“博雅讲堂”人文艺术品牌活动,创造实践育人平台

举办“博雅讲堂”人文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取得以文化人的良好教育效果。

2、加强人文艺术社团指导,拓展实践育人渠道

加强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艺术教师指导人文艺术类社团力度,通过日常读书讲座、文化艺术交流和各类文艺展演竞赛活动,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审美体验和创造,营造良好的校园美育氛围,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3、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人文艺术实践,加强协同育人

积极配合校宣传部、校团委、学工处、社会科学处等部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联合主办廉政建设、生态环保、“建美丽校园 扬时代风”井盖彩绘志愿服务等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发挥协同育人优势,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措施四: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山东省美誉浸润行动计划和社会实践,开展服务育人,通过支持企事业、中小学文化建设,服务当地文化、艺术基础教育,持续开展社区服务等美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

记者:学院的本科教育教学有何特色和亮点?

王剑: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学院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凝练了出了学院办学的特色和亮点。

1、特色教学,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院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双向奔赴,将产业资源、行业资源、公司资源、社会资源等转化成办学资源。2023年11月,我院以《包装设计》课程为试点,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枣庄远播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为平台,通过组织学生赴课程相关公司(行业)考察、聘请公司(行业)导师进校举办分享沙龙、设立课程公司奖学金等形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探索“专业主干课程+公司(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主干课程+公司(行业)+公司(行业)导师+公司命题+课程奖学金+成果转化”的多维课程育人体系,积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后期,我院在《家具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中陆续进行了推广,效果显着。

2、专业赋能,培养服务区域发展新人才

我院专业办学以区域传统文化为土壤,在科技进步中求创新,结合专业特点,实施“班墨+”文化育人工程和“智能+”“健康+”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通过 “班墨+课程”“班墨+文创”“班墨+毕业设计”三个层面,将班墨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共享创新课》《文创产物设计》《非遗命题设计》等课程,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的同时,创作出班墨题材的文化创意作品。通过设置《设计工作坊》《AI辅助创新设计》等课程,推广“智能+绘画”、“智能+设计”教学,不断提升“智能+”师生数字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应对未来社会变化和挑战的本领。通过设置“健康产物辅具设计”、“艺术疗愈”等课程或设计课题,服务区域康养产业发展。

3、产教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参与“画里枣庄”美术创作工程,描绘枣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为枣庄建市60周年、枣惠保保险、薛城区网格治理、第一书记帮包村、涛沟桥大米等设计品牌标识;参与凤鸣湖景观设计;邢军用画笔下的石榴妆点美丽乡村,描绘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新画卷。

学院“青绘·艺行”志愿服务队深入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薛城区沙沟镇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手绘缤纷墙绘,助力乡村振兴,绘制农耕文化、党建等主题墙绘1000余平米,同时为属地留守儿童开展送教活动。

4、责任担当,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派出骨干教师义务参与学校多个景观设计、文化陈设设计,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用绘画作品装点学校,用雕塑作品凝聚精神,发挥专业特长奉献学校建设。田鲁老师设计作品《梦》被建设为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薛城校区匠心大道主题雕塑;厉相帅为学校多项活动或项目申报做视觉、标识设计;高翠萍组织学生为薛城校区绘制的井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学院还积极组织艺术类社团、研学等活动,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

记者:学院是如何将翱叠贰理念融入到本科教育教学和质量监控的?

王剑:我院各专业将翱叠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各教学环节。按照“反向“设计思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流程图。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再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方法。在有效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评价,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指导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的调适,形成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整改循环改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教研活动,提高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教学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到学生学习中来,优化课堂结构,教出特色,教出风格。

基于教育技术的新载体、新趋势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我院认真贯彻《91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4+2”行动实施方案》,设置了《设计工作坊》《AI辅助创新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应对未来社会变化和挑战的本领。我院教师已经在上个学期开展了AIGC在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如在《环艺综合设计》课程中,使用MC(Minecraft 我的世界)软件创作了《基于网络游戏Mine craft的校园环境搭建》作品;有的老师在AIGC智能设计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老师的引导,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AI工具进行设计和创作。

学院积极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成果或能力产出为导向设计并实施教学,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的效果,持续改进。课程目标设计、实施、目标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等组成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闭环系统。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与课堂掌控力,实现科教融合、科研育人;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李申磊  编导/徐海波)